靜物

鮮魚2

更新:14 6 月, 2010

小女孩

更新:12 6 月, 2010

色彩造型

dsc_4024s.JPG

平易的人生,醇甘的人生

讀胡凱評畫作有感    梅文鼎

在任何一件藝術品面前經常會聽到一些議論:像不像、美不美……流派如何如何、色彩如何如何……近數十年來被議論得最多的可能是達.芬奇及梵高的作品了。評論家們可能根本不熟悉藝術家的脾氣,其實藝術家只是一位感情充沛的平常人,他們作畫時最缺乏的就是評論家的那種理性。達.芬奇畫蒙娜麗莎時所想的只是要把心目中的形象表現出來,他畫了那麼多年、改了又改僅僅是要畫到自已滿意為止。梵高畫畫時也許對怎樣用筆、用色、用線的問題想也沒有想過,所想的僅是要把自己的感覺表現出來。他們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後人的景仰,原因在於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且還感染了欣賞者。假如他們在天之靈有知的話,當聽到、讀到今天評論家們對他們的評價和議論一定會感到啼笑皆非!

藝術家往往把表達的對象作為表現自己情緒的媒介,而評論家卻是把藝術家的作品作為表現自己素養的媒介,藝術家和評論家的關係僅是有所關聯的風、馬、牛不相及的二種個體。我認為藝術品是只能欣賞而不宜評論的,欣賞者最需要的是如何透過作品去體會和理解藝術家創作時的感情和情緒,這樣才能對作品、對作者有較深刻的認識。我和凱評先生認識了近卅年,我知道他在建立了深厚的西畫基礎以後突然轉入以虛當實的中國畫的追求,而當他在中國畫領域取得一定成功以後又突然重新以油彩和畫布去尋求藝術語言的深邃和厚重。此間的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我們在品嚐了濃羹大餐以後不是想喝一杯泌入心田的清茶嗎?在品茗以後再來一道紅燒大菜當然又會獲得更大的滿足。

藝術的語言並不是簡單的方式,東、西方文化的互補、表現題材的更替、使用材料的輪換、虛、實手法的變化、輕重濃淡的變幻……這一切都能開拓藝術家的藝術領域、都能充實藝術家的藝術語言。任何藝術的定型化很可能意味著藝術生命的終結!凱評先生近年以不同材質、不同藝術手段所進行的游藝不正顯示了茁壯的藝術生命力嗎。

對凱評的畫我不想作什麼評述,因為我不想陷入"評論家"的巢臼,不過我知道他的創作類型十分豐富,即有人物、動物,也有靜物和風景,他會在不同的時空去補捉自己不同的感覺,他是一位有感而發的畫家,絕對不會在無動於衷的時候作無病的呻吟。我相信凱評先生也無意去評論自己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只是創作時此時此地的情感渲泄,他的畫作和他的人品一樣從來不想裝腔作勢去製造一鳴驚人的轟動效應,他只是以默默的色彩、以平易的筆觸去表現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淡淡感覺。

我相信在凱評先生的作品面前,每一位欣賞者都能通過自己的人生體會尋找到與凱評先生共識的交匯點、尋找到自己的感觸和對藝術的寄托。其實,對凱評先生畫作的評價已在每位欣賞者的心中!

更新:10 6 月, 2010

鮮魚

鮮魚

更新:13 4 月, 2010

印度 齋浦爾.苦行僧

dsc_4065m.jpg

更新:4 3 月, 2009